top of page


【甲型鏈球菌】爆發英國學童感染創新高
透過以下連結獲取更多圖片和資料 1. Group A Strep Fact Sheet (ca.gov) 2.Group A Strep - What you need to know - 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blog.gov.uk) 3....
恩健同行
2022年12月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一個簡單的工具延續了足球夢】
#世界盃 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球場上什麼都可以發生,你可能聽過丹麥國腳#基斯甸艾歷臣在2020歐洲國家盃賽事期間 #心臟驟停 #Cardiac Arrest 事件。 幸好球場上的醫療團隊立即幫助艾歷臣進行 【心肺復甦法CPR】,亦在擔架上使用了【心臟除顫器AED】以保一命。...
恩健同行
2022年12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長期失眠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失眠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15%】研究顯示,睡眠不足人士的血液中的發炎白血球細胞數目比一般人多,血管中血塊的積聚加劇患心臟病病發和中風的風險。 【長期失眠增加糖尿病風險】沒有足夠睡眠會減少胰島素,胰島素有助於降低血糖水準....
恩健同行
2022年11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M3CRC優勝之處?
M3CRC優勝之處? 對比大便隱血測試(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簡稱FIT), 對小瘜肉的靈敏度只有7.6% 。M3CRC對小瘜肉的靈敏度高達94% ,M3CRC靈敏度是大便隱血測試的12倍。...
info046776
2022年10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專科醫生為你指出大腸癌三大常見症狀
大腸癌概況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特別是年長的人士。研究發現幾乎每10個腸癌患者中就有9個年齡在60歲或以上。香港人工時長,經常食無定時,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病患者患病初期並無明顯病徵,故往往容易被都市人忽略。當出現一些明顯病徵時可能已經到了大腸癌的末期階段。...
恩健同行
2022年9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預防大腸癌食物食什麼最有效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在二 零一 九年,大 腸癌佔癌 症新症總數的百分之15.8% 。 香港人工時長,食無定時,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那麼有什麼食物可以防止大腸癌或舒緩其症狀。腸胃肝臟專科醫生吳秉英推薦兩種食物幫助身體補充身體益生元及膳食纖維。 1. 納豆...
恩健同行
2022年9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腸道失調變肥點算?益菌幫你重塑身體
近年,肥胖是人類最普遍的健康問題之一。研究已闡明熱量攝入和消耗,不平均、不健康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會產生肥胖化學作用。經過廣泛研究,證據表明腸道惡菌與肥胖有關。人類腸道中的微生元不平衡被認為是導致肥胖的因素。數據表明,腸道中細菌菌株調節有助重塑人類的代謝能力。因此,對肥胖的人...
恩健同行
2022年9月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健康「乙型肝炎」帶菌者的迷思與自我忽視?
Hepatitis B
恩健同行
2022年8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猴痘:它與水痘有什麼不同?
Monkeypox
恩健同行
2022年8月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微生態免疫配方」有助減少疫苗副作用 - 提高疫苗成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科研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人體的腸道微生態會影響新型病毒疫苗的成效及副作用。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接種新冠疫苗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注射位置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和發燒。 「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恩健同行
2022年2月2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個大腦
腸道神經系統位於腸道內,被稱為第二神經系統大腦。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與腸道的健康密切關聯。95%體內令人感到快樂的血清素(快樂荷爾蒙),便是由腸道微生物製造的,而壓力和焦慮會導致腸易激綜合症。
恩健同行
2021年11月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癌症篩查普及化 血液測試檢測早期癌症
癌症篩查普及化 , 血液測試檢測早期癌症, 液體活檢 Liquid Biopsy血液測試監控 檢測出 50 多種 癌症類型包括香港癌症最高死亡率的肺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霍奇非霍奇)金淋巴瘤、食道癌、淋巴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膽囊癌、膀胱癌、卵巢癌、頭頸部癌….
恩健同行
2021年10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甚麼顏色的糞便反映可能患上大腸癌?睇睇吳醫生點講!
腸胃肝臟科專科吳秉英醫生解釋早期大腸癌沒什麼特別病徵,便便時鬆散,時完整並帶血。如有懷疑應及早做檢查。
恩健同行
2021年10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M3CRC 偵測大腸癌風險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殺手,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大腸癌,而主要的病發年齡約 60歲,瘜肉出現的高峰期為50歲。約有一成大腸癌個案為遺傳性,如有一位或多位直繫家屬成員曾患大腸癌,更建議於40歲起接受基因測試及大腸鏡檢查。 檢查方法主要有 : 1....
恩健同行
2021年10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醫生話你知: 如何快速改善腸道微生態!
吳醫生以「大環境 小宇宙」形容會影響我們腸道微生態的情況,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生理活動習性」,例如定時飲食作息、適量的運動及不偏食,若脫離了這習性便會出現問題。「人類天生是雜食動物,除非我們自小開始改變,否則對身體始終會有不良影響,令腸道微生態失衡。」...
恩健同行
2021年5月3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態配方 有助新冠疫苗接種者減發炎增抗體
根據頭條日報報導,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衛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並指出中大研發的「微生態免疫力配方」可以抑制接種「新冠疫苗」後的炎症細胞, 降低發炎指數達八成,同時可提升病毒的抗體水平。...
恩健同行
2021年3月3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bottom of page